Responsable: Frank Muyard

École française d'Extrême-Orient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Academia Sinica, Nankang 11529
Taipei
Taiwan
Tel: +886 2 2652 3177 / 2782 9555 #275
Fax: +886 2 2785 2035 frank.muyard@efeo.net


演講:胡白石教授
02 FEBRUARY 25
IHP-EFEO 專題演講


主講人:
胡白石教授巴黎西岱大學副教授、法國遠東學院訪問學者

講題:
19世紀中葉清朝與朝鮮越境的走私者與天主教的傳播以朝鮮神父金大建和崔良業為例

日期:
2025. 2. 19 (週三) 15:00

地點:
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大樓703


摘要:
金大建(1821-1846)與崔良業(1821-1861)為朝鮮最早的兩位天主教神父,如今被視為朝鮮時代天主教會的核心人物。金大建殉教身亡,受奉為韓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天主教聖人。而崔良業因其過度勞累而常被描繪為「白色殉道者」,近期由教宗方濟各宣佈為「可敬者」。然而,本演講指出,兩位「殉道神父」聖徒般的形象,乃是受到現代韓國天主教會與韓國民族主義的影響而存在的偏見。金大建與崔良業在晉鐸前,曾以修生身分於大清帝國內地度過十來年。之後,兩人回國為當地教會服務。然而,他們既非普通的修生,也非一般的神父。首先,他們從未真正進入神哲學院學習。其次,大清帝國和朝鮮王國當時對天主教施行禁教政策。換而言之,金大建與崔良業不但在兩國傳邪教,而且在大清帝國非法居留。他們也從事所謂的「宗教走私」活動,包括在清朝與朝鮮交界地區與信徒發展秘密聯繫、繪製朝鮮王國地圖,並帶領法國傳教士經陸路或海路潛入朝鮮半島。本演講依據金大建與崔良業以拉丁文為主的信件,以及法國傳教士的書信與清朝和朝鮮的官方文獻,探討兩人在東北亞的「中介」(go-between)角色及頻繁的往來遷移。挖掘他們作為「走私者的聲音」,能夠揭示其「秘密宗教掮客」的意涵,並且更廣泛地理解清朝與朝鮮邊界的地下網絡與越界移動方式,同時也有助於了解20 世紀以前天主教在東亞跨國網絡的形成。

此演講由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吳孟軒博士、法國遠東學院臺北中心主任梅豪方教授共同主持。

此為中文演講。自由入座,無須報名

 演講